(文章來源:thedrinksbusiness.com)
美國一位葡萄酒酒評家稱,葡萄酒行業(yè)應該在酒標中列出酒中所含的所有成分,以提高酒款質(zhì)量并提升消費者意識。
這位《紐約時報》的酒評家Eric Asimov在其報紙的國際版中發(fā)表文章稱,美國葡萄酒消費者應當有權(quán)利知道酒瓶里裝的究竟是什么,就像食品一樣,使他們在購買時能做出合理選擇。
“長期以來,葡萄酒行業(yè)都認為列明葡萄酒中的成分只會讓消費者困惑不解。這也許是事實,但卻不是重點。”Asimov爭論說,“在(食品)標簽上列明其含有的所有成分能讓那些想要避免人工添加劑或者某些可疑成分的消費者有機會這么去做。他們在選擇葡萄酒時也應當有同樣的權(quán)利?!?
在美國,消費者對于食品成分日益增長的關(guān)注意識是近年來推動“食品革命”的重要因素,Asimov補充說,這都促使了消費者思考并追問食物來源,種植或飼養(yǎng)的方式,農(nóng)產(chǎn)品背后的倫理道德,以及其對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食物的運輸里程等問題。
同時,這也反過來“極大地提升了”食物的質(zhì)量以及人們享受食物的樂趣,他說,所以葡萄酒行業(yè)也應當效仿這一做法。
“這一(標簽上的)盲點已阻止了很多消費者思考和追問他們購買的葡萄酒究竟是如何釀成的,哪怕他們對自己進食的食物來源高度關(guān)注?!盇simov在文章中寫到,爭辯說美國零售商貨架上充盈的這些“高度處理”、“工業(yè)化制造”的流水線葡萄酒產(chǎn)品都是為了滿足“從大量市場研究以及焦點小組(focus group)中提取出的特定要素”而特別設(shè)計的東西。
“用思考食物的方式來對待葡萄酒,是提高葡萄酒質(zhì)量以及飲用時樂趣的最重要的第一步?!彼f。
就目前而言,葡萄酒以及其它酒精飲料由酒、煙稅收與貿(mào)易局(Alcohol and Tobacco Tax and Trade Bureau)管理,而該局則隸屬美國財政部而非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
近些年,這一議題已引發(fā)了越來越大的爭議,一些葡萄酒零售商和釀酒師認為葡萄酒釀造時使用的一些“容易被人誤解”的成分被過多丑化。然而在2013年,加利福尼亞州葡萄酒生產(chǎn)商山脊酒莊(Ridge Vineyards)選擇了在其標簽上注明其葡萄酒中的所有成分,以促進酒標透明度以及不干預的做法。對此,山脊酒莊的釀酒師Paul Draper坦承,希望能通過此舉促成其它酒莊采取列明成分標簽的同樣做法。標簽上不僅包括葡萄酒中的每一項添加成分,還解釋了為何以及何時會添加清水、蛋清和酒石酸等成分。
在英國和歐盟地區(qū),葡萄酒也不在必須列出成分列表的產(chǎn)品之列,盡管生產(chǎn)商大可自愿列明所有成分,但如果酒中含有超過一定限度的致敏成分則必須給出可能引發(fā)過敏反應的警告。比如,自2012年份之后釀造的葡萄酒,若曾使用雞蛋和牛奶作澄清劑而其殘留量超過0.25毫克/每升,就必須在標簽上作出標識并給出過敏警告。同樣自2005年份之后的葡萄酒中,若總體二氧化硫含量超過10毫克/每升也需要在酒標做出相應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