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龍世家酒莊(Chateau Calon Segur)又譯為凱隆世家酒莊,位于法國波爾多左岸梅多克產(chǎn)區(qū)圣愛斯泰夫(Saint-Estephe)的最北部,在1855梅多克評級中獲評列級酒莊第三級,與玫瑰山莊園(Chateau Montrose)比鄰而居。
酒莊歷史
凱隆世家莊園歷史悠久,可追溯至羅馬時期?!皠P隆”這個名字最初源于拉丁文中的“Calonis”,意思是指那些在梅多克地區(qū)內(nèi)河流域穿梭往來,運送木材的小船。幾個世紀以來,這個酒莊的名字一直都叫“de Calones”,直到18世紀才開始改名為“圣埃斯泰夫凱隆”。
凱隆世家莊園可以算是梅多克產(chǎn)區(qū)葡萄種植的鼻祖。據(jù)記載,早在13世紀,凱隆世家就開始繳納葡萄酒生產(chǎn)稅了。與其他眾多的酒莊一樣,凱隆世家在歷史上也曾幾度易主。進入18世紀后,凱隆世家迎來了其重要的歷史發(fā)展時期——新主人尼古拉斯·亞歷山大(Nicolas-Alexandre de Segur)侯爵入主凱隆世家。這位侯爵可謂是當時世界葡萄酒業(yè)的一號人物,在葡萄酒業(yè)叱咤風云。當時,他除了持凱隆世家酒莊之外,還擁有兩個頂級的歷史名莊——拉圖酒莊和拉菲古堡 。
隨后,在1824年,凱隆世家被出售給萊斯達比(Lestapis)家族。萊斯達比家族最初從巴黎遷移過來,當時已經(jīng)是梅多克產(chǎn)區(qū)主要葡萄園的擁有者,但是凱隆世家才是他們真正意義上重要的資產(chǎn)。在他們的管理下,凱隆世家在1855年梅多克評級中被評為“三級酒莊”。不過好景不長,盡管凱隆世家的品質(zhì)和聲譽與日俱增,但萊斯達比家族似乎已經(jīng)對經(jīng)營葡萄園漸漸失去了興趣;加上財政上的虧損等種種原因,在19世紀后期,即1894年,萊斯達比家族將凱隆世家酒莊整體出售。
這一次凱隆世家的新主人是莊斯柯彤(Gasqueton)家族。直到2012年,凱隆世家的莊主為穆伊·莊斯柯彤(Mme Gasqueton),她已故的丈夫菲利普(Philippe)是梅多克區(qū)最傳統(tǒng)的葡萄酒釀酒師之一。1995年,菲利普·莊斯柯彤(Philippe Gasqueton)去世后,穆伊異常堅強,她全面接手了丈夫留下的工作,并且以極大的熱情和天份帶領著凱隆世家繼續(xù)發(fā)展。有人說,千萬別被穆伊那祖母般慈祥的面孔迷惑,她其實是波爾多地區(qū)最能干,最精明的女人之一。
2012年,凱隆世家莊園由法國的蘇拉瓦涅(Suravenir)保險公司接手,此公司隸屬于讓-皮埃爾·丹尼(Jean-Pierre Denis)領導的阿克亞互助信貸銀行(Credit Mutuel Arkea),與維德羅(Videlot)組織聯(lián)手,開展酒莊的革新計劃,同時也細心地保留其歷史傳統(tǒng)。
葡萄園狀況
酒莊葡萄園位于5米深的砂礫巖床之上,其中還混雜著沙土,而部分地方則混雜著石灰石和粘土。目前擁有葡萄園60公頃,種植密度為5600株/公頃,平均單產(chǎn)4000-4500升/公頃。葡萄樹平均樹齡38年,種植葡萄比例為65%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20%美樂(Merlot),15%品麗珠(Cabernet Franc)。
酒莊葡萄酒
卡龍世家正牌葡萄酒所有年份均會在法國橡木桶中陳釀18至20個月,該酒莊的葡萄酒具有圣埃斯泰夫產(chǎn)區(qū)葡萄酒的普遍特點:酒體強勁,單寧含量高,結(jié)構(gòu)緊密,成熟較慢,屬于濃郁類型的葡萄酒,近年來酒質(zhì)也較穩(wěn)定。
卡龍世家正牌(Chateau Calon-Segur ):酒香濃郁,展現(xiàn)出杰出的果味,強勁集中的單寧,緊密且層次感豐富的結(jié)構(gòu),需要陳年20年以上才到達其頂峰。近年來最佳年份為:1995年、1996年、2000年、2003年、2005年和2006年。
卡龍世家副牌(Marquis de Calon):誘人的成熟黑醋栗芳香。此酒的特別之處在于她強烈的層次感,散發(fā)著漿果、紫羅蘭的芬芳,具有巧克力以及濃郁的黑色果實香氣;美味的果香,優(yōu)質(zhì)的單寧,結(jié)實的骨架,后味悠長而典雅,是適合陳年的佳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