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籠白(Colombard)是法國查倫泰(Charentais)地區(qū)的一種白葡萄品種,它可能是白高維斯(Gouais Blanc)及白詩南(Chenin Blanc)的后代。起初,該品種是和白玉霓(Ugni Blanc,又稱“Trebbiano”)及白福兒(Folle Blanche)搭配釀制干邑白蘭地。
20世紀70年代,隨著鴿籠白在法國的失寵,近一半的鴿籠白葡萄藤被拔除,但此時,該品種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受歡迎程度卻急劇上升。當時,被稱為“法國鴿籠白(French Colombard)”的該品種成為該州種植面積最廣的葡萄品種。這些鴿籠白釀制的紅酒產(chǎn)量高,個性不夠突出,但口感十分爽脆,多用作商業(yè)化甜白混釀酒的基酒。
對于查倫泰地區(qū)的蒸餾酒商來說,鴿籠白的高酒精度及低酸度是個較明顯的缺點,但在一般不對該品種進行蒸餾的加利福尼亞州,上述特點卻備受葡萄酒消費者青睞。
加利福尼亞州的鴿籠白幾乎全部種植在中央谷地(官方統(tǒng)計顯示只有17公頃的鴿籠白種植在納帕谷)。20世紀80年代末,鴿籠白在該州的種植面積年增長率持續(xù)穩(wěn)定。21世紀初,又再次開始攀升。到2004年為止,該州鴿籠白的總種植面積達到近12,950公頃(此時,霞多麗的總種植面積約為40,468公頃)。
鴿籠白的缺點是極易腐爛和感染白粉?。≒owdery Mildew),不過在炎熱干燥的中央谷地(Central Valley)這并不會帶來太多困擾。此外,鴿籠白在美國其他州,尤其是德克薩斯州(Texas),也有種植。
在南非,該品種曾經(jīng)在當?shù)匕滋m地酒業(y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今,它仍是釀制廉價微甜白葡萄酒的流行品種。21世紀初,從重要性方面來說,有時又名“Colombar”的鴿籠白在南非所有葡萄品種中排名第三,其種植面積超過了11,000公頃。在澳大利亞,該品種常與白詩南及更流行的霞多麗混釀,為葡萄酒帶來爽脆的口感。到21世紀初的中期,該品種在澳大利亞的種植面積達到近3,000公頃。
鴿籠白很難釀制出令人興奮的葡萄酒,但采用不銹鋼罐和裝有溫控設備的釀酒廠很容易釀制出酸味宜人且活潑葡萄酒。法國雅文邑(Armagnac)產(chǎn)區(qū)的酒商們效仿加利福尼亞州對鴿籠白所采用的現(xiàn)代釀酒技術,來釀制白蘭地,催生了像加斯科涅丘(Cotes de Gascogne)地區(qū)餐酒這樣成功的典范。在法國西南產(chǎn)區(qū),鴿籠白是種植面積第二大的葡萄品種,僅次于白玉霓(Ugni Blanc)。在該地區(qū),鴿籠白是釀制許多出口葡萄酒的主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