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夏美隆酒莊(Chateau Duhart-Milon-Rothschild)又名杜哈米隆古堡,位于法國波爾多左岸梅多克地區(qū)波亞克產(chǎn)區(qū)內,1855年被評為梅多克列級酒莊第四級,波亞克唯一一個四級酒莊。酒莊擁有152公頃土地,其中76公頃葡萄種植面積,葡萄品種包括赤霞珠67%,美樂33% ,葡萄平均年齡為30年。目前與拉菲同屬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酒性與拉菲甚為相似。
酒莊歷史
都夏美隆莊園(Chateau Duhart-Milon-Rothschild)位置與拉菲莊園比鄰。從十八世紀初開始,在拉菲地方領主的推動下,波亞克村遍布葡萄園。作為向領主交納的一項歲入,產(chǎn)自米隆山丘的葡萄酒進入拉菲堡的“副牌酒”行列,這也證明當時這片土地出產(chǎn)的酒已有不錯的品質。其時拉菲主人是被路易十五欽封為“葡萄酒王子”的尼古拉-亞歷山大侯爵。
早在1815年,著名的葡萄酒經(jīng)紀人、后來成為波爾多市長的Abraham Lawton就已經(jīng)將產(chǎn)自米隆坡地上的芒達維-米隆葡萄園的酒(Mandavy-Milon)列為波亞克村當時所有正在釀制的新酒中的第四名。1830到1840年之間,Casteja家族從芒達維后代的手中收購了酒莊之后又買下一位迪阿爾先生去世后留給妻子的14公頃果園,從而擁有了40公頃葡萄種植面積,他將這塊領域命名為Duhart-Milon。迪阿爾先生當年居住的房屋在1950年的波亞克港口上還可見到,都夏美隆莊園葡萄酒標簽的設計靈感就是據(jù)此而來。
在卡斯特加家族管理下,莊園成績喜人。1855年的葡萄酒分級制度認可了都夏美隆莊園的品質。卡斯特加家族掌管莊園一直到二十世紀初,都夏美隆莊園的50公頃果園也是波亞克村最大的葡萄園之一,1962年羅斯柴爾德家族購買下這片產(chǎn)業(yè)。當時都夏美隆莊園的地產(chǎn)尚有110公頃,而葡萄園只剩下17公頃,重建工作成為當務之急:鋪設灌溉排水系統(tǒng),拔除枯死的葡萄而重新栽種新苗,購買鄰近土地,重新整合葡萄園,并在波亞克建造起新的釀酒設備與酒窖。從1973年起到2001年,葡萄園由42公頃擴大到73公頃。
今天,成熟的葡萄植株與全部翻新的酒窖使這40年間為提高質量而一直堅持不懈的努力得到了回報,都夏美隆莊園(Chateau Duhart-Milon-Rothschild)重回往日頂級四等的行列。
葡萄園狀況
從拉菲莊園葡萄園以西,都夏美隆廣闊的果園分布在順著卡許阿德拉菲臺地一直延伸的米隆山丘上。莊園擁有152公頃土地,其中76公頃葡萄種植面積。園內土質為混雜著風蝕成沙的細沙礫,底土是第三紀白堊土。葡萄品種包括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67%,美樂(Merlot)33% 。葡萄平均年齡為30年。
由于都夏美隆與羅斯柴爾德拉菲堡的葡萄園接壤,從1962年起,兩處葡萄園就由一支技術小組監(jiān)理,總負責人為拉菲產(chǎn)業(yè)技術總監(jiān)夏爾·瓦里耶(Charles Chevallier)。兩園栽培技術相同,完全遵照傳統(tǒng)方法,單位面積產(chǎn)量嚴格控制,全年的種植采摘工作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手工完成。
釀酒工藝
釀造:每一小片地塊上的葡萄在采摘后都立即進行品評以確定是否可在發(fā)酵結束后進入頂級酒的培養(yǎng)。發(fā)酵過程在不銹鋼發(fā)酵槽中進行;接下來,在12月里,每個酒槽都有幾次嘗酒,以嚴格標準選出頂級酒。儲放酒槽的酒庫位于波亞克村的中心地帶。
熟成:所有年份的酒都經(jīng)過橡木桶熟成,橡木桶全部來自羅斯柴爾德產(chǎn)業(yè)自己的造桶廠。陳年時間隨年份不同而從10個月到18個月不等,此間定期潷酒并使用蛋清除去酒中渣滓。
酒莊葡萄酒
都夏美隆莊園葡萄酒主要由赤霞珠和美樂調配而成。這個莊園的酒經(jīng)常都被形容為一款極具波亞克特色,風格傳統(tǒng)的酒。它有著出眾但保守的特性,以及深濃美麗的石榴紅色澤。
都夏美隆莊園 Chateau Duhart-Milon 正牌(紅) [年產(chǎn)量:30,000箱]
迪阿爾磨坊 Moulin De Duhart 副牌(紅) [年產(chǎn)量:30,000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