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紅蜜(Saperavi)又名薩別拉維,是原產(chǎn)于格魯吉亞的一種紅葡萄品種,起源于格魯吉亞?wèn)|部的卡赫基(Kakheti)地區(qū),Saperavi在格魯吉亞語(yǔ)的字面意思是“染料”,葡萄皮色素很高,通常會(huì)與其他品種混釀以加深顏色和提高單寧含量,此外,該品種還能釀制單品酒,這些單品酒能在瓶中陳放較長(zhǎng)時(shí)間。
晚紅蜜(Saperavi)釀造的葡萄酒色深色艷,清香幽郁,酒質(zhì)肥碩,瓶貯后酯香濃厚,除釀造干紅、甜紅葡萄酒外,充分成熟時(shí)也是優(yōu)良的調(diào)色品種。
葡萄品種特征
晚紅蜜(Saperavi)葡萄屬歐亞種晚熟品種,果皮色澤深,果肉呈粉紅色,果皮厚,兩性花。果穗中大,圓錐形帶歧肩,果串中緊,果粒中等大小,橢圓形。百粒重250~280g,每果有種子1~3粒,多汁,汁色深,漿果含糖量通常為170~190g/L,含酸量8~10g/L,出汁率76~80%??共∨c抗逆性較強(qiáng),Saperavi銳利的酸度和豐富的單寧,需要通過(guò)瓶陳進(jìn)行柔化。
葡萄種植區(qū)域
晚紅蜜(Saperavi)非常適合涼爽的氣候,因此它被廣泛種植在整個(gè)高加索地區(qū)包括格魯吉亞、摩爾多瓦、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kù)曼斯坦,在保加利亞和克里米亞也很常見(jiàn)。在格魯吉亞靠近阿塞拜疆東部邊境地區(qū),它通常被用于釀造甜紅葡萄酒,以平衡它銳利的酸度和強(qiáng)烈的單寧。我國(guó)于1957年由格魯吉亞引入,目前黃河故道、山東、北京等地有栽培。在歐洲以外,晚紅蜜(Saperavi)在美國(guó)紐約州和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等有少量的栽培。
葡萄雜交表現(xiàn)
1947年,俄羅斯波塔潘科(Potapenko)葡萄栽培研究所將塞佛尼(Severny)和晚紅蜜雜交,培植出了一種新葡萄品種——晚紅蜜塞佛尼(Saperavi Severny)。這種新品種既繼承了晚紅蜜的釀酒基因,還繼承了耐寒的山葡萄(Vitis Amurensis)的釀酒基因,但其表現(xiàn)卻不盡人意。
克里米亞的葡萄研究中心——馬格拉奇(Magarach)將赤霞珠與晚紅蜜雜交,培植出了一種前景喜人的葡萄品種馬格拉奇寶石紅(Magarach Ruby)。此外,該中心還將葡萄牙的巴斯塔都(Bastardo)和晚紅蜜雜交培育出了一種新葡萄品種馬格拉奇巴斯塔都(Magarach Bastardo),用于釀制加強(qiáng)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