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納(Kerner)又稱克爾娜、肯納、克內(nèi)、克恩、克爾、科那,從它在德國擁有高達5,000公頃(2003年)的種植面積中可以判斷肯納是當代德國葡萄培育史上尤為成功的例子。1969年,該品種才用于商業(yè)釀酒,德國另一較為常見的雜交品種是施埃博(Scheurebe);1995年,較容易成熟的肯納成為德國種植面積第三大的淺色葡萄品種。
和德國眾多雜交品種一樣,德國的肯納主要種植在萊茵黑森(Rheinhessen)和法爾茲(Pfalz),不過在符騰堡(Wurttemberg),該品種也很流行。在符騰堡,該品種是由紅葡萄品種特羅靈格(Trollinger)和雷司令(Riesling)雜交而的。
肯納果實較大,釀制出的葡萄酒風味與雷司令十分接近,不過肯納具有獨特的草本植物香,有時還會帶有糖果香,此外,肯納的質(zhì)地也更為粗糙一些。不過由于這些雜交品種具有較高的酸度,它們都能很好地陳年。值得一提的是,肯納這種雜交品種可以釀制備受稱贊的單品酒。
肯納發(fā)芽較晚,具有較好的抗霜凍能力,因此備受葡萄種植者及飲酒者的喜愛。但是該品種的生命力十分旺盛,因此在夏季的時候需要進行精心的修剪。它比米勒-圖高(Muller-Thurgau)葡萄稍晚熟,但與西萬尼的成熟時間差不多??霞{幾乎能在德國所有的葡萄園里種植,其葡萄汁含糖量和酸度均能高出米勒-圖高10%-20%。和巴克斯(Bacchus)葡萄酒一樣,許多最優(yōu)質(zhì)的肯納葡萄酒產(chǎn)自粘土-石灰?guī)r覆蓋的弗蘭肯(Franken)產(chǎn)區(qū)。
除了德國,肯納在英格蘭、日本和南非也均有種植,其中在日本肯納的表現(xiàn)尤為成功,而南非的種植面積則十分有限??霞{的名字是為了紀念19世紀德國的一個寫飲酒歌的作家Justinus Kerner。